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4月20日至21日,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巴基斯坦期间,中国迄今最大的海外投资计划浮出水面:中巴双方签订了总额高达460亿美元的投资协议。安永中国海外投资业务部全球主管合伙人周昭媚日前在京对记者表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在过去十年间实现了跨越性增长,中国资本的力量在世界市场中将愈发举足轻重。“中国资本世界大航海时代已经来临”。根据当天安永发布的一份投资展望报告,得益于中国经济转型加速和改革红利的释放,未来五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预计将保持年均10%以上的快速增长。
尽管面临全球市场的投资机会,中国企业也应清醒认识到“走出去”绝非一路坦途。当天安永华北区财务交易咨询主管合伙人麦耀波表示,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在制定投资战略、交易执行及并购整合这三个关键阶段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应积极从企业战略目标梳理、海外投资战略规划、领先实践对标分析和海外投资实施方案等方面着手,制定海外投资计划并有效执行交易。交易完成后,通过有效的整合实现协同效应与并购价值的最大化。”麦耀波如是建议。
政策红利催生“出海”潮
三领域对外投资将迎发展机遇
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为1160亿美元,如果加上第三地融资再投资,中国的实际对外投资已超过利用外资的规模了,成为资本的净输出国。安永预计,未来五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将保持年均10%以上的快速增长,中国资本的力量在世界市场中将愈发举足轻重。
事实上,记者注意到,在2014年“《财富》500强企业”排行榜上,中国企业的数量已连续第三年排名第二,仅次于美国。不仅如此,对各国投资促进机构的调查结果表明,中国已被列为最有前途的外国直接投资来源地。
谈及促成中国企业“出海”潮的原因时,周昭媚表示,中国经济转型加速、企业实力增强、世界经济回暖等因素叠加,构建起中国企业海外布局的多重引擎。而近期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更是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助推中企出海。例如,新《境外投资管理办法》的实施将对外投资“审批制”改为“备案制”,大大便利企业项目操作。同时,政府加速推进“一带一路”战略,政策红利不断释放将掀起新一轮对外投资热潮。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将惠及沿线超过60个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合作和高端制造业三大领域的对外投资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周昭媚表示。
投资产业和目的地日趋多元
发达国家渐成新“乐土”
目前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日趋成熟,从早期的倚重寻求自然资源转向全球战略布局,投资产业由集中在能源矿产类扩展到科技、地产、金融、农业、医疗等领域。
就投资类型来看,报告认为两大类投资尤为引人瞩目:一类是消费导向性行业投资。中国经济向消费驱动转型,产业发展重心从“中国制造”转向“为中国制造”。另一类是高端制造业。“一带一路”等战略的实施将推进中国优势产业和富余产能向沿线国家转移。
就投资目的地来看,中国海外投资呈现了多元布局,发达国家渐成新“乐土”。2014年中国投资者足迹遍布全球156个国家和地区。不计香港、开曼群岛和维京群岛,中国投资目的地主要集中在美国、东盟、欧盟、澳大利亚及俄罗斯等。
“随着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和中国企业的发展壮大,投资目的从早期的获取资源等生产要素逐渐转变为获取先进技术和品牌,以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及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受此驱动,中国企业的足迹已从亚非拉等资源型国家扩展到欧美等发达国家。”周昭媚表示。
民企成为“出海”新生力军
融资难题待破解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中国民营企业实力的不断增强和政府对民企“走出去”支持力度的加大,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已由早期的国企主导模式逐渐演变为国企和民企并驾齐驱。
报告认为,相比国企,民企经营体制灵活,投资领域更为多元化,较少受到东道国可能严苛的政治审查。但与此同时,民企出海面临比国企更多的阻力,最为突出的是融资难。民企得不到政策性银行的支持,商业银行资本又偏向大型国企,民企难以获得出海所需资金。再加上许多企业规模偏小,缺乏良好信用基础,其在境外融资及跨境支付等方面也处处受制。此外,民企自身在战略和管理上也会存在一定的问题。
要解决这些问题,周昭媚认为中国民企需“内外兼修”。“一方面企业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政府可以做一系列工作,为民企出海保驾护航。”除了简政放权、加强对民企的指导协调外,她还建议政府提供融资支持。具体而言,可进一步深化金融市场改革,参照国外经验设立专门机构或基金,提供多元融资渠道;鼓励银行开展境外贷款、股权融资、离岸金融等全方位配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