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两.会已经开完,“3+1”在新闻联播中公布,即房地产2年变5年(二套首付60降30)、银行破产保护、养老基金拓展增值,“+1”就是亚投行的成立。这是一个新兴的经济时代到来的信号!
一位企业家问我,这个时代企业成长发展关键问题在哪里。我认为只有两个核心方面:
一、资源整合,已故20年的信息知识爆炸时代的延续到了今天资源常态构建的平台整合时代,“私董会、协会、众筹、后MBA、战略合作”已经充斥整个商海,人脉即将转型升级为互赢的资源平台,关系型需要优化形成资源合力,否则无法持久。
上个月见到一位协会负责人,提出一个新的命题,资源怎样转化成为生产力,关系怎样转化成为生意合作,我们说,只有商业模式创新才能形成资源再均衡,实现多赢价值空间。我在几次培训与私董交流中,强调一点:当今,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区分点不在行业分类上,即不是炼钢的、生产水泥的就是传统行业,也不是互联网或者环保科技就是新兴产业,而根本区分点在于组织的理念革新、思维创新、模式更新,如果再聚焦一点就是商业模式。
针对企业,对外就是考虑资源整合、资源转型、资源升级、资源价值变现,形成生产力。企业在资源整合方面有以下几个误区:
1、不谋大势,不懂布局,不关心国家政策、行业动势,短期利益化操作欲强烈。“做正确的事比正确的做事更重要”这句话会在3年内让企业买单了!
2、企业发展核心素求与竞争力并未打造,甚至根本没有本质性思考。比如当今三板上市,很多中小企业因为现金流紧张,蜂拥而上。我一直在提醒很多企业家朋友,上市不是企业发展的目的,而是过程与手段。我们一直要思考企业规划发展上市了,就真的获取了企业发展的真正根本需求:资金、人才、管理和技术(有些企业是生产)。即使构造的品牌价值能否更大程度提升需求的实现的边际效应。我预见:未来五年将有一批破产退市的企业!!!
3、盲动与跟风,今天之中国企业面对的是已经逐步市场规范化的环境了,而倒逼式的促进,并没有将企业管理群整体的理念更新,传统思维模式还是习惯性的操作企业复利(以为能够一如既往),而外部环境已经转变了。有时候,地利、人和不如天时。组织转型很多在形式与场面,盲动是浮躁的体现,跟风就是膜拜,没有真我,哪里能实现自我、强我!
破.解之道:审时度势,建立内部谋划机构或寻找智囊协助。
二、机制调整
“攘外必先安内”,一些老板还有这样的抱怨:我的资源关系确立的合作项目,结果项目经理愣是给做砸了,还亏本了,得罪了合作朋友!还有的痛苦在资源与市场业务非常多,就是无法承接,或是团队能力跟不上,或是内部管理跟不上。我们说,企业内部机制的调整是时候了。很多企业乏力于员工甚至高管工作的积极性和效率方面。哪里出了问题:
1、机制没有调整到位,即将到来的是“让利”的时代,原始积累需要做释放了,比如合作机构、高管激励、股权改制,内部员工期权众筹制,最大的激励是让员工成为企业的主人。
2、体制调整没有匹配机制,及组织的深度变革调整,联想、海尔、华为都是中国非常优秀的企业,这么庞大的组织形态几乎每年都有做体制调整,以满足战略实施。甚至是企业战略问题,也不能五年计划推行了。中国管理咨询教父王璞先生说:三年一滚动,一年一审视,半年一调整。当今时代发展中存在不可控、不确定因素太多了,需要企业家真的思考组织形态的合理性和调整的及时性。
3、机制没有促进内部形态创新,也没有吸引优秀的高端人才。导致团队整体作战能力下降,很多中小企业家,40%的工作时间在训斥下属、20%时间在抱怨、10%在应酬、30%的时间在忙碌事务性的工作,甚至一张票.据、一本宣传册、一次年会的组织工作,想想这些是一个老板应该或必须做的吗?还有多少时间思考政策大势、行业动态及公司未来呢?一个优秀的企业家或者企业不是他现在做的多好,而是他想的有多远、看的有多准,又能从现实中推进实践。不要坠入一个怪圈,就是一直在忙于应付企业问题、困难与漏洞,救火会得“疲劳死”!
说完时间都到哪里去了,再说说人才都到哪里去了?王石挖毛大庆、马云有十八罗汉、柳传志亲手培养的杨元庆与郭为,几乎成功企业都有一批优秀人才,人才从哪里来?从企业机制中来,吸引来、培养好、使用好都是在机制的环境中锤炼的。世间从来不缺孔明,而缺刘备慧眼!那么,刘备为何输给曹操,因为识用一孔明不如建立魏之识人用人机制,吸纳更多人才!
我们说机制调整迫在眉睫!机制调整的关键是配置协调释放企业动能,让利时代已经到来,不管你是否接受。
当下是企业、行业甚至一个国家都需要经济战略再度思考、转型升级的新常态发展阶段。过去,一个机遇或一条道理(一招先)可以诞生一个暴发户或一个暴利家族企业,而今一个理由甚至一个漏洞可能就葬送了曾经优质的企业,恳请思考那些看似可笑的问题:我是谁、我要什么、凭什么实现,未来我是什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