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活动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交流 > 文艺活动

八股文未必是杀人的利器
阅览次数:2268        发布时间:2015-4-20 15:54:58

小沙弥出身的朱元璋,几番征战,终以一个“乾坤大挪移”当上了皇帝。他虽然没读过多少书,也没进入科班拿一纸文凭,更没有科场一显身手的经历,但,他一旦当上了国家最高领导人,还是清醒地意识到自己“才疏,昧于圣道”。他要在血腥杀戮中做吐哺的周公,“尽理天下,必赖天下之贤,然后足以有为”。

于此,曾在李善长、刘基目中不谙文理的朱元璋,推出很有特色的八股文,规定独特的形态、格式、作法和特点,来为他及他的家天下进行科考取士。他要忠诚的奴才,更要“天下贤士”。王朝初创,百废待兴,朱皇帝亟须贤士的真能耐、真忠诚。如果简单地把明代科举,视为奴化教育,不无狭隘。

我觉得读龚笃清的《明代八股文史》,很有必要。虽然人们同情贾宝玉被贾政不定期的棍棒教育吓得噤若寒蝉,虽然有人感慨范进中了举人反在道喜声中发了疯,虽然大思想家顾炎武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但无独有偶,去年9月,杭州市高中二年级学生语文教材中出现了明初王鏊的殿试之作《民既富于下,君自富于上》和心学大师王阳明的《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将“有毒”文体引入教材?尤其经过曹雪芹、吴敬梓的文学渲染,经过毛泽东厉声“反对党八股”,人们对八股文更是深恶痛绝。然又不能否认,明清嘉惠当时、服务百姓、献身国家的能杰干臣,几乎都是八股文所锤炼、熏陶甚至教育出来的;史上很多名家大师参加过科举,他们留下的许多八股文,不是陈腐的思想和流于形式的文字。接触八股文,就是要了解八股文和科举制的基本特征、规章制度、文本印行、起源文体、程式变化、弊端害处、后人评说等。

八股文究竟是什么?八股文以“四书”“五经”为学习内容,推崇程朱理学,是明清两代统治者科举取士的一种素质训练课程,文体分为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等八股,有着严格的内涵、体式、文题、功用、原生态与变化态、正格与变格。

八股文制造的背景怎样?朱元璋登临大宝后,意识到天下士子读了圣贤书,可以借助来协同治政。他需求甘为奴才的人才与堪当人才的奴才,为之死心塌地地效劳于朱明江山的长治久安。于是,他假借孔孟内容而篡改孔孟思想,尊崇孔孟地位而背离孔孟原旨,召集刘伯温诸谋士群策群力,制定八股取士的人才方略,较之于李唐以来诗词取士、宋元经义取士的政策,更为便捷于传输儒家正统思想。

八股文经历了哪些发展历程?在明朝,洪武朝为初创期,建文至天顺为演进期,成化、弘治为成熟期,正德、嘉靖为繁盛期,隆庆、万历为变革期,天启为去经衰颓期,崇祯为起衰重振期。至有清一代,满人沿袭明制,再行八股取士。

八股取士的利弊有何具体表现?非定向的培养童生、生员和监生三级学校制度,严格的乡试、会试与殿试三级考试制度,常使后人想知道一个具体的究竟。八股取士,扭曲本为天真淳朴的人性,残害自是青春激越的赤情,罪过不会湮灭。不少是聪明的低智商者,含辛茹苦几年甚至几十年,为的只是显耀门楣,求的更是耍耍官府衙门高高在上的威风。那些不习惯考试的才子俊杰,没有几个不是寻花问柳的浪荡儿,写了几句风花雪月便笑傲人间,几乎有名的倡优都为这些人所亲近而声闻千古名耀一时。倒是,大多庙堂人物科举出身,精明强干,忠效国家,服务人民。明代有所作为给民谋福祉的大人物小官员,可以说都是科举制度的生产儿,虽然言行中的迂腐和愚痴没有少,但骨子里的傲气和才气依然洋溢,更多的是巧妙灵活的精彩,其中不乏锐意进取创新图强的担当精神,真正实现了个人价值和读书人的作用。李东阳、于谦、戚继光、张居正、徐光启……一大批治世能臣、改革大才、卫国名将、科学巨匠及以文章传世久远的文人墨客,大多是在三级学校、三级考试中走过来的。八股取士给统治者招贤纳士提供了一个筛选、过滤的通道,也为国家和人民准备与创造了一系列希望。

龚笃清再现了明代科举背后的政治、文化、文学、经济等时代现场,凸显八股文发展历程中的文体特征、文化内涵、文学价值、文章结构和经学价值等,带着读者在弥足珍贵的史料中,读到其对与明代科举制度相关的一系列问题的认识与理解。

《明代八股文史》重在对明代取士的八股文史进行宏观体察,又结合不同时代杰出人才王鏊、归有光、汤显祖、金声……做个案分析。明代八股文的写作好坏,往往决定了一个考生的命途。它有它的经学范畴和道学味道,也有它的行文格式和形态走向。初始时的八股文,打破了洪武初年首开科举、再行荐举、科举与荐举并存的选人格局,表现了朱元璋“治本于心”的政治用心。翦灭群雄的过程,使他明白了治世先治人、治人先治心的道理。承传元朝的科举制度绪馀,已不能满足他的统治了,他要以传递儒家思想文化精神的程朱理学,来为新生朝廷遴选可用而好用的人才,杜绝鱼肉百姓、贪赃枉法频频发生的现象。龚笃清把握了明代八股取士的因缘,破解了朱皇帝创制八股文的目的,并行之有据地辨析了八股文科举发明权的归属问题。明代科举如同成荫大树,庇护了朱氏一脉坐享270余年的荣华富贵,也让后来的大清帝国分享了几分余热,难怪乎文治武功集一身的康熙乾隆甚是羞涩。

龚笃清深入浅出地论证明代科举与经学价值的聚分消长:曾是八股文灵魂的经学,随着小题的出现、文学化倾向、政治社会的变迁,而慢慢被瓦解,逐渐被削弱,直至被颠覆殆尽。有明一代,八股鼎革,由最初选择经学来传输程朱理学以治心,最终到万历末至天启年,全面去经学化,变成了“空疏庸腐,稚拙鄙陋”与文切时事、慷慨悲歌并峙,纵然艾南英再以振兴八股文为己任、陈子龙欲复兴古学来重振八股,都不可改变明代八股的起衰振兴与朱明王朝的惨淡覆灭。

明代八股文不是没有变化的,小品文、戏曲文艺甚至小说创造,或多或少影响着它的文学走向。作者把八股文定性为明代科举制的灵魂,在全面分析八股文的释义、异名特征、文体、题目、构题、作法和演变的基础上,详尽地论证了明代八股文的文学化趋向。在作者看来,普遍文学化的趋势,决定了明代八股文的最大变化。事实证明亦是如此,隆庆、万历过后,朝政腐败,人民困苦,士子的思想受到了巨力的震撼与冲击,开始在程朱理学的铁链之中挣扎出来,集体式地冲破八股格式,直至“皆不知八股之何谓矣”(顾炎武语)。正是因为一个正统文体形式的转变,给晚明时代的八股文和其他文体,倾注了一股旺盛的血液。这一时期的小品文、诗歌、戏曲,更是佳作迭出,其中带着八股文的痕迹,却不失勃勃而发的冲劲。

在当时,八股是求贤的国器,而非杀人的利器。50余万言的《明代八股文史》就是一个上好的例证。书中以详尽的描述、冷静的推证和探析,让人们认识和发现明代科举不再是面目可憎的怪物,至少能找到几许光彩熠熠的地方,比如在求取功名时,人人是平等的。此书不时张扬知性的亮度,散发人文关怀的理想和温情,围绕明代八股文的兴起与演化以及对中国发展的影响,冷静考察八股文的文本结构和思想品质,为人们印象中的八股取士重新定位。(来源:南方都市报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结构介绍 | 新闻动态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