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
记者从宜昌市夷陵区获悉:由夷陵区邓村绿茶协会主办的第五届三峡茶文化艺术节将于5月15日至16日在夷陵区下堡坪乡举行开幕式。据悉,这是夷陵区连续5年举办三峡茶文化艺术节。
由萧氏集团、三峡茶城、邓村绿茶集团、龙峡集团、秀水天香等单位承办的第五届三峡茶艺节将在夷陵区进行为期2天的活动。届时,将进行山歌表演,采茶竞赛、炒茶大赛、茶山采风、茶城故事会、市民品茶、经贸洽谈会等活动。一年一度类型各异的茶文化活动无疑提升了宜昌茶的知名度,在湖北省内影响巨大。三峡晚报与市农业局先后进行了“产业出路、放心之路、市场出路、文化出路”四次大讨论,总结了得失,提供了参加。但是宜昌茶业的文化动静在全国影响究竟有多大?记者为此专访了相关人士。
一项活动和一个产业的灵气
宜昌连续四届举办了三峡茶艺节,第五届茶艺节即将拉开大幕。连续2次承办了中国茶叶年会,在全国造成了影响,为宜昌茶走出湖北夯实了基础。
在北京工作的媒体人士向先生告诉记者:由于宜昌三峡茶文化艺术节不是独创性的,斗茶比赛在普洱等地成为了常态。但是地方的茶文化活动,做比不做强得多,影响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夷陵区在茶业产业里制造动静,带动的是一个产业的灵气。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萧氏、邓村绿茶,利用各种节点在产业里举行春茶节、茶博会,承办年会、茶文化艺术节、全国巡展等连锁效应带动产业的升级,带来的是茶农收入的提升。
向先生坦言:宜昌以宜昌的名义制造文化动静,活动完了,影响也就消除了,不能在全国人民心中深深的打下烙印。中央电视台的连续剧《茶颂》淋漓尽致的诠释了普洱茶的文化历史,广告效应是无穷的。相对而言,宜昌茶的文化动静与之相比还显得底气不足。
一个产业城和一种文化的差距
宜昌建有三峡茶城,商业氛围浓厚,但是与旅游衔接的并不紧密,建设的是步行街,体验式的景观,但是旅游功能尚没有显现。夷陵茶城和滨江茶城都是纯粹的茶叶贸易市场,与旅游文化还不对称。中国茶叶研究所副所长鲁成银坦言:宜昌茶叶的文化缺失的原因首先是文化档次不高、文化积淀还是不深,任何一个大牌的背后无不与皇族有关,宜昌的茶城规模不大、功能不全,与买全国茶卖全国茶的差距明显存在,还有很多的功课要做。当然宜昌茶近几年飞速的发展已经是一个发展的奇迹了。
三峡茶城建成后,记者每年在三峡茶城看到了像战斗机一样造型的黄芽,记者担忧这种制茶工艺有市场么?在宜昌所有品牌茶中也没有看到黄芽的身影。这么高的产量流向了何方?一位胡姓茶商告诉记者:这些黄芽都是依据安徽茶人的需求加工的,宜昌优质的早春茶原来成了外茶的原料,从理论上记者感到遗憾。但是茶叶加工人员告诉记者,多亏这些黄芽的订单,一芽二叶的鲜叶在清明期间之所以能卖到80元一公斤,靠的就是这些订单,拉高了茶叶鲜叶价格,茶农的主要收入都集中在春季,黄芽过后茶叶价格就应声而落。由此看来三峡茶城的市场效应带来了产业的兴旺。
宜昌文化名茶知多少?
萧氏集团董事长肖勇说:“宜昌茶叶发展政府和企业要形成合力,红茶有了‘宜红茶’一张牌出击可行,但是能够支撑宜昌90%产量的绿茶以什么名义出击,如何与全国10大名茶齐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企业的焦虑,茶人的乡愁都是一种产业的担当,其实宜昌的屈原,昭君都是文化的大牌,查查宜昌茶的历史还有玉泉仙人掌茶,鹿苑茶、富锌茶、黄茶、邓村茶都历历在目。还有新生代的丝绵茶、白茶都足以代表一个时代。宜昌不仅有绿茶、白茶、乌龙茶、砖茶、还有红茶。但是宜昌的品牌过多,没有响当当的大牌,反而淹没了个体在全国的影响。邓村绿茶董事长黄宗虎说:“呼吁三峡绿茶的大品牌,这样让品牌抱团出击才是出路”。
宜昌要申请三峡地理保护标示?
三峡茶叶公司总经理傅金龙说:“在北京说起宜昌,别人摇头表示不知道,但是说起三峡人人知道三峡大坝。这就是文化的差距,知名度的差距。”
宜昌茶有着优良的品质,但是价值只有全国名茶的三分之一,大牌影响的大小,关乎一个产业的兴衰,农民是既得利益者,茶叶也是一个劳动强度高的行业,许多茶农采茶时由于站立时间过长,脸都红肿了,为的就是生存,图的就是回报。
五峰三三茶业公司的张宏阶告诉记者:宜昌茶增值的空间很大,但是地名影响有限,品牌张力不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长阳廪君茶叶公司的女茶人李婧源告诉记者:宜昌茶集中发力比分散突破更有操作性。
众家之言:三峡是与重庆共享的,宜昌能否打三峡牌是未知数。宜昌申请三峡绿茶国家地理保护标示可以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