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之道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经营之道

"大户退田"引出话题:资本下乡如何发力供给侧?
阅览次数:1391        发布时间:2017-2-13 13:11:39

来源;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讯 记者胡琼瑶 汪彤

    针对钱胜返乡投资农业受挫退田一事,一些专家、农业业主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角度表达了看法。

    省政府研究室农村处处长刘卫桥指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农业农村工作的主线,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的最重要举措。社会资本下乡兴农要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契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要成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力量。不可否认,资本下乡、走农业规模经营道路是未来农业发展的重要路径,对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解决"明天谁来种田"问题意义重大。农业产业化经营本身,对资金需求量比较大,需要有实力的社会资本参与。社会资本掘金农业当然是有机会、有利润空间的。但重要的是,投资主体要对自己所从事的农业产业有所了解、做到充分考量。

    省社科院农村经济研究所所长邹进泰说,近年来,一些社会资本下乡投资农业,为农业农村发展注入了活力。但农业领域风险也大,城里人到田野创业,有的成功了,也有的铩羽而归,"种田老板跑路"的新闻时有耳闻。

    邹进泰分析认为,投资农业成功的经营模式一般为三类:一是在名优产品上做文章,对市场把握比较准、定位比较明确,从事特种种养业,比如生产高端花卉、蔬菜、水果及优质稻米,产品附加值较高,市场竞争力也比较强;二是在产业链上做文章,运用产业融合思维,虽然是水稻、小麦这种大田作物生产,但不局限于生产本身,而是带动更多农户开展规模化、机械化种植,打造一条集生产、加工、流通、销售于一体的全套产业链;三是在三产融合上做文章,大力挖掘拓展农业的多种功能,通过发展新业态提升农业投资效益。

    邹进泰说,农业投资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回报不像工业投资能够立竿见影。现在农产品生产已不再是多多益善的时代,而是追求优质、绿色、环保、有机、安全。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农产品需求结构加快升级,而供给结构调整相对滞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攻方向就是提高农业供给质量,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就要朝这个方向着力。

    湖北香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斌也是一名返乡创业人士,他认为,"新农人"不能像普通小农户那样搞"大路货"农业,而要搞"新板眼"。

    吴斌在北京经商多年,2013年底回到家乡孝感投资农业,流转土地1000亩,当起了"种粮大户"。他着眼于"特",在农业育种专家指导下,复活孝感农村一度"绝迹"的传统稻米"黄毛粘"。这种稻米精加工包装后,卖到98元1公斤,一些武汉人开小车上门求购。

    吴斌说,投资农业有风险,也有机遇,关键是要打品牌、创特色,有机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还是一片蓝海,大有可为。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结构介绍 | 新闻动态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